【访企拓岗促就业河北高校在行动】河北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走访河北尚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计算机学院走访
河北尚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近日,动漫学院团队展开企业走访活动,旨在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促进产学研合作。
尚石文化公司代表带领走访团队参观公司企业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历史沿革以及员工工作氛围,发展前景、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地位等。
01
公司情况
尚石影视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影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行;舞台造型策划;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设计、制作、代理国内广告业务,发布国内户外广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摄影摄像服务;网页设计;动漫设计;会议及展览展示服务等。
公司深耕燕赵热土,实施落地了“少年老子”、“谷魂”、“守护者”等文化品牌形象,积极推动河北本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尚石文化注重文创、艺术,坚持文化、旅游和教育产业融合,利用动漫、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创新手段,联合打造本土IP,实现文化传播、旅游发展、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新型产业模式。
尚石文化坚持文化传媒数字技术社会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模块,自研项目代教学、就业无缝对接模式,自有品牌“尚石影视”已实现令人瞩目的商业效益。
尚石参与制作动漫作品 40 余部,包含被列入2022 年 7 月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剧目的《少年老子》、累计播放量过 8000 万的《工程车乐园》、第五届保定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特别策划的动画影片《寻找和美之境》等。
尚石参与制作影视作品 30 余部,包含河北省“十四五”援疆重点项目影片《守护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青年邓颖超》、获得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影片《谷魂》及联合出品的院线电影《熊猫血》等。
尚石参与制作纪录片、广告片 100 余部,包含被河北省广电局列为 2021 年度优秀纪录片重点扶持项目,已签订欧洲发行权的《寻觅非遗》、在河北省上映的《百年记忆》和河北政务、河北省血液中心等专题宣传片、动画短片等。
02
方案探讨
微短剧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创作方案
(2025年实施版)
(一)、方案背景与政策依据
根据广电总局“微短剧+”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需在文旅、普法、科普、经典、品牌和非遗共六大细分领域推出300部重点微短剧。本方案以“校企协同+政府联动”为核心,依托AIGC技术降本增效,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与政策链的三维融合,具体框架如下:
(二)、核心架构设计
1.合作主体与分工
政府端:共研选题方向(如乡村振兴案例、非遗传承故事)、政策支持、原型素材典型案例。
高校端:组建学生创作团队,开设微短剧制作实训课,引入AIGC工具教学。
企业端:制片方,负责内容创作,全流程质量把控,提供工业级制作流程指导、AIGC技术应用、市场推广渠道。
2.选题策划机制
选题来源:围绕六大创作计划定向开发,拟定如下:
文旅融合类:基于政府提供的“名城名镇名村”资料,创作《古村新生》系列;
普法类:结合司法局典型案例,开发《民法典小剧场》;
非遗类:与非遗传承人合作拍摄《指尖上的传承》。
科普类:
(1)大国科技攀登系列
内容聚焦:重大科技专项(载人登月/可控核聚变)、卡脖子技术突破(光刻机研发/高端轴承钢)、科学装置探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极地科考船).
创新形式:开发“科技树成长”互动剧,观众选择技术路线影响剧情发展。
(2)民生科技解码系列
内容聚焦:智慧城市中枢(城市大脑运行逻辑)、食品安全卫士
(转基因检测技术)、环境治理黑科技(PM2.5纳米捕集技术)。
创新形式:推出“技术侦探社”单元剧,用悬疑剧情揭示技术原理(如追踪水源污染的科学破案)。
(3)科学精神传承系列
内容聚焦:科技史关键瞬间(青蒿素发现中的试错历程)、当代科研现场(空间站实验柜故障排除实录)、青年科学家成长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十年)。
3.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课程开发: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引入AIGC全流程微短剧创作课程体系,采用“双师工作站”教学。
制作实践:通过选拔,学生分组参与全流程制作,同步完成AIGC工作流项目实践,产出作品。
成果转化:向广电总局备案,依托各渠道合作,上线多平台推广,收益反哺。
(三)、AIGC技术应用场景
1.剧本创作与优化:
AIGC技术可以辅助剧本创作,通过AI工具如豆包、Kimi、文心一言、DeepSeek等,实现创意激发、角度模拟和剧本优化。例如,知名编剧林溪在使用AIGC技术后,几天内就能获得多个大纲方案,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
2.图像生成与场景设计:
AIGC技术能够生成多种场景图像,帮助制作团队节省时间并激发创意。例如,上海美术学院团队通过AIGC生成虚拟场景,并与真人实拍镜头无缝结合,提高了场景成本效益和拍摄技巧。
3.视频生成与剪辑:
AIGC技术可以直接生成视频内容,简化传统视频拍摄、表演和制作等工种。例如,快手发布的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仅用了2个月就完成了制作。
4.配音与配乐:
AIGC技术可以生成配音和配乐,替代传统的人工配音和配乐工作。例如,海外本土原创微短剧成本高达15万至30万美元,而使用AIGC技术后成本可降低至10万元人民币以内。
5.内容定制与推广:
AIGC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观看习惯和喜好数据,精准推荐微短剧作品,吸引年轻观众。例如,抖音和快手平台通过AIGC算法将微短剧与用户兴趣相结合,提高了作品的传播效率。
6.降本增效:
AIGC技术显著降低了微短剧的制作成本。例如,某科幻类微短剧使用AIGC 技术后,制作团队仅需20余人,整剧成本控制在130万元以内,而传统制作方式则需要上百人和千万级别的投资。
7.创新题材与风格:
AIGC技术拓宽了微短剧的创作视野,催生了科幻、奇幻、神话剧等多种题材作品。例如,央视频和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合作推出的《中国神话》,是AI全流程制作的全新实践。
8.虚拟制片与互动体验:
AIGC技术在虚拟制片和互动体验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AIGC技术可以生成虚拟场景和角色,提升互动短剧的体验。未来,VR/AR等技术的融合将使互动体验更加智能化。
(四)、标准化流程与质量控制
1.全流程管理
整合剧情短视频标准化流程与广电总局内容审核要求,完成备案。
2.质量保障措施
内容审核:政府专家参与剧本审查;
技术标准:企业制定AIGC应用规范并创作标准样片,确定技术标准,完成项目拆分与管理;
教学评估:采用“行业导师评分+成果数据”双维度考核。
(五)、预期成果与可持续模式
作品产出:计划孵化20-30部微短剧,优先申报广电总局“重点作品”评选:
教育价值:学生掌握AIGC工具链(10+种技术),参与真实项目率达100%;
产业联动:通过微短剧带动地方文旅消费、非遗产品电商转化;
长效机制:成立“微短剧产教融合联盟”,打通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共赢机制。
(六)、风险与对策
技术风险:AIGC生成内容版权争议→引入区块链存证工具,明确权属划分,同时保证人工审核工作,比规避AI问题;
政策风险:题材敏感度把控→建立政府预审机制;
市场风险:内容同质化→采用“地域文化+新技术”差异化策略。
本方案深度融合政策导向、教育创新与技术变革,既响应“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国家战略,亦为影视人才培养提供实战化路径。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的生态闭环,有望打造兼具社会价值与市场活力的微短剧创作范式。
2023年2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中荣获华北赛区三等奖。
2023年4月,在Catti杯竞赛中获得优秀奖。2024年8月,在第十四届AMPMCM亚太地区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2024年5月,在第二十一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
2024年9月,在工信部人工智能未来设计大赛中获得省三等奖。
2024年6月,在全国大学生普通话竞赛决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2024年6月,在大学生信息系统创新大赛开发者算法编程挑战赛中获得优秀奖。并获得软件著作权:区块链透明化平台智慧交通的分析与预警系统,实用新型专利:电子信息的显示装置,电子信息的加工装置。
【往期回顾】
喜报!河外区块链工程专业大三学子杜世伟科研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IEEE(EI检索收录)录用发表!
喜报!河北外国语学院大三学子吴锦富作品入围“2024ECA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并获“优秀奖“!
喜报!河北外国语学院获第21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具实力组织单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