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瑰富 | 热烈祝贺河北地大多位校友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宣布更新了标准引文指标的全科学作者数据库,并发布了第七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即全球前2%的全科科学家职业生涯影响力排名和单年度影响力排名。我校校友武强、毛景文、侯增谦、成秋明、谢玉洪、申旭辉、徐备、徐长贵、邱振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该榜单基于Scopus数据库(截止2024年8月1日)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以论文引用数、H因子、合著者修正的HM因子等6种综合指标,并根据“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分为22个领域和174个细分子领域,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科学家的影响力,是全球范围内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实力榜单。
完整榜单: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
入选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榜单校友简介
武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首届十位“中国优秀博士后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称号,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21年5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他是我国矿山水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和矿山环境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作为国务院特别重大透水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先后负责了多次特别重大透水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或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毛景文
山西运城市人,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家。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2011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称号,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获得国际矿床成因协会杰出成就奖。
长期致力于矿床模型和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勘查,针对我国东部燕山期板内大规模成矿事件,通过破解成矿时空分布规律、物质分布规律和构造控制规律,创新性构建了板内成矿动力学模型,发展了成矿理论,并有效指导找矿勘查部署。
侯增谦
河北藁城市人。矿床地质学家,理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深地资源项目负责人、国际地学计划IGCP项目第一负责人。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金属成矿理论与资源勘查技术研究,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构建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理论指导青藏高原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
成秋明
山西晋中人。1978年就读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知名的数学地球科学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数学地球科学研究,创立了地质过程奇异性理论、非线性矿产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我国和全球得到广泛应用,被评价为“成功推进了非线性理论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对地球科学、物理学和数学均具有重要意义”,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数学地质从传统的统计地质学为主发展成为一门更具普适性的学科——数学地球科学。
谢玉洪
河北沧州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金属与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勘探和工程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管理实践,主持、负责或参与了“九五”至“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新了南海深水和高温高压及渤海深层等领域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为提升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探测、复杂断块、高温高压及深水和深层钻完井等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创建海洋油气集群化价值勘探开发工程管理体系,实现海洋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引领了海洋油气勘探技术发展方向。组织实施并高效建成了中国海洋油气4个标志性工程:第一个边际复杂断块油田群、第一个高温高压气田群、第一个深水自营大型气田群及第一个太古界深层大型凝析气田。
申旭辉
湖南衡阳县金兰镇人。1987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研究院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国际科学家委员会主席。
他长期从事空间地球物理、灾害遥感及通导遥一体化技术集成研究,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民用航天科研计划重点项目,以及“973”、“863”和国际合作计划重点课题,是中法、中俄、中意、中美、中乌航天合作地震卫星工作组中方负责人。
徐备
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系。现任河北地质大学特聘教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香港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原地质矿产部优秀图幅奖、《科学中国人》杂志2015年度人物等荣誉。
他长期从事大地构造学、我国北方造山带、塔里木板块晚前寒武纪地质等领域研究并取得多项显著成果。
徐长贵
江西乐平人。1995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勘探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沉积学会委员。曾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研究院地质总师、勘探部经理。现任中国海油勘探部总经理。
他长期奋战在中国海上勘探一线,在海域深层古老变质岩潜山大规模成藏机理、复杂走滑断裂带油气富集机制和南海深水深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解决了制约中国海上复杂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理论技术难题,为海洋强国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邱振
安徽涡阳人。2007年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勘探工程专业。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科技领军人才。
多年来,以邱振为学科带头人的页岩气新区新领域研究团队围绕四川、鄂尔多斯等重点含油气盆地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页岩气层系,深化地质理论认识,优选勘探有利区与勘探目标,为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二叠系吴家坪组和侏罗系凉高山组、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的勘探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