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央企 有“冀”策】央企科研源动力 在冀转化更给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省各地积极对接央企,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厚植创新沃土,让更多央企科研成果加速转化落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在正定新区河北翼企云科技有限公司,处处洋溢着崭新的气息。这家在今年2月份刚刚注册成立的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企业专业运营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场景、行业、通用解决方案等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这样一家科技型企业,为什么选择落户河北?
河北翼企云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杨文涛:
对于我们这样一家新成立的央企子公司,效率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正定新区对我们企业实行“签约即落地”,那么我们从签约到落地只相隔了一天的时间,这个(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当然了,吸引我们的不只是“速度” 还有“温度”。
杨文涛所说的温度,源自这家新落户河北的央企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支持。
河北翼企云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杨文涛:
首先是省政府专门出台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培育企业级、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紧接着省工信厅有关处室就来到我们企业,专门为我们平台建设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并且把我们纳入了首批河北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同时,省国资委也多次来到我们企业调研,为我们企业把脉问诊,多方合力促进我们企业健康快速有力发展。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焦洁:
全方位、有温度的帮扶,让翼企云这个新生命茁壮成长起来。目前,冀企云平台可以为全省工业企业提供工业诊断、工业数据大脑等多项服务,同时利用平台本身具有的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服务优势,冀企云的服务触点可以直达企业末梢,给全省工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河北翼企云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杨文涛:
虽然公司仅仅成立了8个月,但是在工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应用端企业来到公司寻求业务合作,您看,像这样场景每天都能看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签约了10余个项目,还有50多个项目已经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效果非常好。
截至目前,冀企云已吸引50余家生态合作伙伴,服务企业覆盖装备制造、钢铁、医药等七大产业。央企落地河北,成长壮大的每一步均可以享受到精准的服务。以在河北落地七年的中船特气为例,这两年,在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加持下,这家企业在电子特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河北电子信息产业成功开辟出新赛道。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焦洁:
电子特种气体被誉为半导体行业的“血液”,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性材料。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国内电子特气生产的龙头企业,中船派瑞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告诉我,目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多项国内国际处于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原董事长 王少波:
这里是电子气体河北省工程实验室,许多国家级的、省级的重点项目在这里研发,我们结合央企的资源优势,这里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源动力。我们与河北省本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平台的建设,那当然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资金不足就是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
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当地相继出台支持电子特气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源泉活水。目前企业各类研发平台累计获得省科技部门、工信部门等部门的支持资金300余万元,省市区累计给予上市补助资金900万元。最近,企业又传来好消息,他们牵头搭建的“河北省电子特种气体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了省科技厅的论证评审,这也将成为中船特气继续深耕电子特气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原董事长 王少波: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依托中国船舶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针对尚未国产化的电子气体和新一代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所需要的特种气体,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电子气体的国产化,自主可控,来保障我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的安全。
汇聚央企科研动力,激发河北创新活力。数据显示,目前,驻冀央企行业分布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达到403家,占比达到20.1%。
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 田学斌:
央企的科研技术服务平台、优秀人员和优秀的资源向河北来转移,跟我们主导产业、集群、园区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动上下游的创新链跟产业链的耦合,推动河北成为央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高地。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